【039】中医内科学:孙鸿辉等-成都中医药大学(全102集·完整版)
在现存最古的文字——殷代甲骨文里,已有心病、头痛、肠胃病、蛊病等内科疾病的记载。殷商时代,随着药物品种的增多及医药知识的日益丰富,使人们有可能根据不同的病情,选择多种药物组成复方,并将长期生活实践中熟食的经验逐渐应用到药物的配制和加工上,从而发明了汤液。汤液的出现,又促进了复方药剂的发展。随着农业产品的不断增多,商代的酿酒业也有了发展,这就为用酒治病及制造药酒创造了条件。后世有
“酒为百药之长”的说法,以及“臀”(医)字从西(酒),就是由酒能治病演化而来的。
周代已把医学主要分为四科,即食医、疾医、疡医、兽医。其中的疾医即相当于内科医生。《周礼》记载:“疾医掌养万民之疾病。四时皆有疡疾,春时有痛首疾(头痛),夏时有痒疥疾,秋时有疟寒疾,冬时有嗽上气疾。”反映了四时的常见病。而且这个时期对病历记录及报告已很重视。如《周礼》说:“凡民之有疾病者,分而治之。死终则各书其所以,而入于医师。”
海葛洪在《肘后方》里,记载了许多简便有效的方药。如用槟榔驱寸白虫(绦虫),用含碘丰富的海澡、昆布治疗瘦病(甲状腺肿大),这种疗法比欧洲早1000多年。该书对肺痨、天花、麻风等传染病也有相当的认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