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038】方剂学:邓中甲等-成都中医药大学(全84讲·完整版)
方剂学是研究和阐明治法与方剂的理论及其临床运用的学科,是中医学重要的基础学科之一。本课程应安排在中医基础理论、中医诊断学、中药学之后进行。
本教材分为上、下两篇。上篇总论重点介绍方剂学发展简史、方剂与治法,以及方剂分类、组成和配伍、剂型、用法的基本知识;下篇各论主要根据治法、功用,将方剂分为解表、泻下、和解、清热、温里、补益等19类,选入基础方、代表方以及临床常用方共362首,其中正方182首,附方180首。最后还附有“方剂歌诀”和“方名索引”。
每类(章)方剂分为概说、正方、小结、复习思考题四个部分。概说的内容包括每类方剂的定义、治法、功用、适应范围、使用注意,以及每节方剂的适应证、临床特点、常用药物、配伍方法、代表方等。正方内容有方名与出处、组成、用法、功用、主治、方解、运用、附方、文献摘要、临床报道、实验研究等项。小结内容是将每类方剂提纲领地予以综合、对比,分述类方的异同。复习思考题是根据每章方剂必须重点掌握的内容,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、综合分析的能力。
方剂是在辨证审因确定治法之后,选择合适的药物,酌定用量,按照组方结构的要求,妥善配伍而成的。
“方剂”一词,最早出现于南北朝前后,《梁书·陆襄传》记载:“襄母卒患心痛,医方须三升粟浆…,忽有老人谐门货浆,量如方剂。”《新唐书·甄权传》中附许廊宗云:“脉之妙处不可传,虚著方剂,终无益于世。”这里所说的方剂,即是指医方而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