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001】中医基础理论:李德新-辽宁中医药大学(全75集·完整版)

李德新,1958年于辽宁中医学院(现为辽宁中医药大学)毕业,留校任教至今,长期从事中医的教学、科研和医疗工作,为本科生、硕士生、博士生、进修班生讲授了中医基础理论、中医诊断学、中医内科学、中医科研方法学、伤寒论方药析义、中医与周易等课程。

从高等中医院校开设中医基础理论课程之日始速今,一直致力于中医基础理论的教学与研究工作。出版了专著《实用中医基础学》(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,1985),主编了高等中医院校函授教材《中医基础理论》(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,1985)、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定教材《中医基础理论》(中国中医药出版社,2000)、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成人教育教材(中医基础理论》(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,200l)、全国中医药院校21世纪课程教材《中医基础理论》(人民卫生出版社,2001)。

自20世纪50年代始,我国高等中医药院校相继成立,与之相适应的高等中医教育事业蓬勃发展,中医发展史也掀开了崭新的一页,一批造谐精湛、颜乎众望的中医药学专家满怀振兴中医事业的豪情登上讲坛,承担起传道、授业、解惑的历史重任。

他们钻研学术,治学严谨;提携后学,不遗余力,围绕中医药各学科的建设和发展,充分展示自己的专业所长,又能结合学生的认识水平和理解能力,深入研究中医教学规律和教学手段,在数十年的教学生涯中,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,同时,在不断的教学相长的过程中,他们学养日深,影响日广,声誉日隆,成为中医各学科的学术带头人,中医教育能有今日之盛,他们居功甚伟,而能够得到各位著名专家的教诲,也成为莘莘学子的渴望,他们当年讲课的课堂笔记,也被后学者视为主桌,受用无穷。
随着中医事业日新月异的发展,中医教育又上升到新台阶。

当今的中医院校中,又涌现出一大批优秀教师。他们继承了老一辈中医学家的丰富经验,又具有现代的中医知识,成为当今中医教学的领军人物。他们的讲稿有着时代的气息和鲜明的特点,沉淀了他们多年的学术思想和研究成果。
由于地城等原因的限制,能够亲耳聆听名家、名师授课的学生毕竟是少数。为了患及更多的中医人,我们策划了“中医名家名师讲稿丛书”,分辑陆续出版,旨在使后人学有所宗。

(共13种):
《任应秋中医各家学说讲稿》《任应秋内经研习拓导讲稿》
《刘渡舟伤寒论讲稿》《李今庸金匮要略讲稿》
《凌耀星内经讲稿》、《印会河中医学基础理论讲稿》
《程士德中医学基础讲稿》《王绵之方剂学讲稿》
《王洪图内经讲稿》《李德新中医基础理论讲稿》
《刘景源温病学讲稿》《郝万山伤寒论讲稿》
《连建伟金疆要略方论讲稿》

课程目录

李德新中医基础理论讲稿.pdf
01、阴阳五行概述、素问.阴阳应象大论(一).rm
02、中醫基本理論體系的發展.rm
03、中醫學的醫學模式 中醫學理論體系的基本特點(一).rm
04、中醫學的醫學模式 中醫學理論體系的基本特點(二).rm
05、中醫學的特色與中醫基礎理論課程.rm
06、气一元论 阴阳学说基本概念(一).rm
07、气一元论 阴阳学说基本概念(二)基本内容(一).rm
08、阴阳学说基本内容(二)在中医学中的应用(一).rm
09、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(二)五行学说:基本概念 基本内容(一).rm
10、五行学说:基本内容(二) 在中医学中的运用(一).rm
11、五行学说:在中医学中的运用(二) 中医学的科学思维(一).rm
12、中医学的科学思维(二).rm
13、脏象学说概述 五脏:心的生理功能(一).rm
14、五脏:心的生理功能(二) 心的生理特性.rm
15、五脏:肺的生理功能(一).rm
16、五脏:肺的生理功能(二)肺的生理特性 (2).rm
17、五脏:脾的生理功能(一).rm
18、五脏:脾的生理功能(二).rm
19、五脏:肝的生理功能(二)、肝的生理特性(一).rm
20、五脏:肝的生理特性(二)、肾的生理功能(一).rm
21、五脏:肾的生理功能(二)、肝的生理特性.rm
22、六腑:胆,胃(一).rm
23、六腑:胃(二)、小肠、大肠.rm
24、六腑:膀胱,三焦.rm
25、奇恒之腹:脑,髓,女子胞.rm
26、奇恒之腹:女子胞与脏腑、经络的关系.rm
27、形体官窍:五体(脉,皮,肉).rm
28、形体官窍:五体(筋,骨)官窍(舌,鼻,口,喉).rm
29、形体官窍:官窍(目,耳,前阴,后阴)、脏腑之间关系(一):脏与脏之间.rm
30、脏腑之间关系(二):脏与脏之间关系.rm
31、脏腑之间关系(三):脏与腑、腑与腑之间关系.rm
32、气血精津液概述、气:含义、生成、功能、运动.rm
33、气:分类.rm
34、血、精、津液(一):概念.rm
35、津液(二):生成、输布、排泄、生理功能气与血的关系.rm
36、气与精、津液的关系、经络的概念和经络系统.rm
37、十二经脉(一):走向交接规律、分布规律、表里关系.rm
38、十二经脉(二):流注次序、循行.rm
39、奇经八脉、经络的生理功能、经络学说的应用.rm
40、体质:基本概念.rm
41、体质:形成(一).rm
42、体质:形成(二),分类、体质学说的应用(一).rm
43、体质:体质学说的应用(二).rm
44、病因:概说,外感病因概说.rm
45、病因:外感病因-六淫致病的一般特点、六淫(风邪,寒邪).rm
46、病因:外感病因-六淫(暑邪、湿邪、火邪).rm
47、病因:外感病因-疠气、内伤病因-七情(一).rm
48、病因:内伤病因-七情(二).rm
49、病因:内伤病因-七情(三)、饮食失宜.rm
50、病因:内伤病因-劳逸适度、病理产物-痰饮.rm
51、病因:病理产物-淤血,结石.rm
52、病因:其它病因-胎传,环境,毒.rm
53、病因:其它病因-外伤,寄生虫等.rm
54、病机:概念,发病机理(一).rm
55、病机:发病机理(二).rm
56、病机:基本病机-邪正盛衰.rm
57、病机:基本病机-阴阳失调.rm
58、病机:基本病机-阴阳失调.rm
59、病机:基本病机-气血失调.rm
60、病机:内生五邪(二).rm
61、病机:内生无邪(三)脏.rm
62、病机:脏腑病机-心的病机.rm
63、病机:脏腑病机-脾的病机.rm
64、病机:脏腑病机-肝的病机.rm
65、病机:脏腑病机-肾的病机.rm
66、病机:脏腑病机-胃、小肠.rm
67、疾病的传变(一):概念、形式(一).rm
68、疾病的传变(二):形式(二)、影响因素.rm
69、疾病的转归、养生.rm
70、预防与治则(一):治病求本、扶正祛邪.rm
71、治则(二):正治、反治.rm
72、治则(三):调和气血、调整脏腑、三因制宜.rm
73、如何学好中医基础理论.rm
74、问题解答.rm
75、中医的现代研究.rm
RIPRO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,极致后台体验,无插件,集成会员系统
萌萌家网课资源知识付费中医国学易学馆 » 【001】中医基础理论:李德新-辽宁中医药大学(全75集·完整版)

发表评论

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

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